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国家卫健委近日印发通知,决定在全国持续开展“启明行动”——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健康促进活动。强调预防为主,推动关口前移,倡导和推动家庭及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营造爱眼护眼的视觉友好环境,共同呵护孩子的眼睛。
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
随着暑期的到来,不少家长带孩子“打卡”医院眼科门诊,检查室被前来验光检查的孩子们挤得满满当当,各地医院迎来了中小学生近视就诊的高峰期。
“现在的孩子很小就开始接触电子设备,尤其是我们忙的时候,更多的是靠‘电子保姆’,孩子们用手机、平板电脑看视频、玩游戏。”家住北京的二孩妈妈方女士告诉记者,自己9岁的女儿已经出现了视力下降的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受多重因素影响,当下儿童青少年近视人数越来越多,呈现“高、低、快、深”特点,即患病率高、发病年龄低、进展速度快、眼镜度数深,近视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和全面发展的突出问题。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
“造成近视的原因有两大因素,一个是遗传因素,另一个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改变不了,最重要的是改变环境因素。”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李莉此前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孩子近距离用眼、过度用眼是引起近视的重要原因,另外,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时间不足也会导致近视较易发生。
爱尔眼科视光专业事务部主任陈兆介绍,今年青少年近视防控门诊中低年龄儿童就诊的占比较往年有所增加。近年来,近视低龄化趋势明显,很多学龄前的儿童开始出现视力问题。“随着儿童青少年眼健康政策落实到位、近视防控科学知识的普及,更多家庭开始认识到眼健康检查的重要性。特别是很多家长开始主动关注孩子屈光发育的情况。”陈兆说,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尤为重要。
家长要做好孩子近视防控“守门人”
《2023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趋势报告》显示,部分家长在近视防控认知方面存在误区。60%的医生观察到,当家长首次关注视力问题时,孩子的近视度数已经发展至100度以上。由于大部分家长关注孩子视力问题时间较晚,加之筛查环节尚未有效发挥作用,影响了早期预防效果。
在陈兆看来,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存在不少误区,家长需要警惕。
误区一:视力不好就是近视。引起儿童青少年视力异常的原因有很多,近视只是其中一种,其他的眼部疾病也会影响视力。
误区二:散瞳对孩子的眼睛有伤害。散瞳验光是使用睫状肌麻痹剂放松眼部调节作用后进行医学验光,可以起到区分真假性近视的作用。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散瞳本身是非常安全的。散瞳药物对健康的眼睛不会产生损伤,用药后会短期出现畏光、视近不清症状,当药物作用消除后就会恢复原先的状态。
误区三:能不戴眼镜就尽量不戴,戴上就摘不下来了。眼镜的作用是帮助儿童青少年解决眼光学系统聚焦的问题,使他们看得清晰,促进视觉发育。对于近视而言,还有延缓近视进展的目的。一些远视随着年龄增长度数降低,视觉功能得到正常发育,是有可能摘下眼镜的;而散光和近视一般不能自然摘镜,成年后可通过屈光手术摘镜。不科学地对待戴镜问题,除了会延误治疗外,还可能引发眼部不可逆的损伤。
“近视防控不是单纯地给孩子配一副合适的眼镜,也不是在短期内为孩子提供一个防控近视的产品,而是要对孩子进行从预防到控制的全方位近视管理。”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副组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智宽指出,有调查显示,孩子在家的用眼行为较学校更差。因此,家庭是近视防控的主战场,家长要做好孩子近视防控“守门人”。
专家提醒,暑期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关键时期,家长要正确引导儿童青少年合理规划暑假生活、规律作息,多到户外进行活动。此外,家长要主动关注孩子的眼健康,一旦发现孩子有视物眯眼、皱眉、歪头等症状,且休息后不能缓解,就要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
多方合力共筑“防护墙”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2023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等多项政策文件相继发布,打出了一套新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组合拳”。
日前,国家卫健委制定并发布《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核心知识十条》,主要包括:预防近视从小从早做起,每天日间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分龄管控视屏时间,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均衡营养充足睡眠,遵医散瞳诊断近视,确诊近视及时干预,重视高度近视及相关并发症,多方合力共筑“防护墙”。
国家卫健委妇幼健康司司长宋莉表示,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儿童青少年眼保健服务网络建设,开展健康宣教和社会动员。相关医疗机构要着力加强儿童青少年眼保健专科建设,强化儿童青少年眼病筛查、视力检查和健康指导。
近视防控需要家庭及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组建专业的防控队伍是前提”,杨智宽认为,通过建立儿童青少年眼球发育及屈光档案进行个体及群体的干预是关键。
专家建议,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近视防控环境,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完善公益性眼健康科普知识库和科普宣传平台,发挥眼科专业人员技术优势,加强眼健康宣教,增强公众眼病防治意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要充分发挥政府、学校、家长、孩子、医院等多元主体的协同作用,建成立体防控网络,共同呵护孩子的眼睛,保护他们的“睛”彩世界。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