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怎么赋能农业发展?
低空经济怎么“展翅高飞”?
科技和教育怎么达成深度融合?
当ChatGPT点燃青少年的科技梦,会发生什么奇妙效应?
围绕上述话题,5月25日,2024年天河区科技活动周在华南农业大学红满堂拉开序幕。本届天河区科技活动周以“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为主题,汇聚多方优秀科研力量,展现科技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普及、交流以及合作。
共播一粒种:科学家谈发展 企业家谋创新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各个领域不断探索、持续深耕而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暨南大学生物医药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飞发表《端午话艾草》主题分享,从艾草产业发展、基地建设、原料开发和新药开发等方面娓娓道来,描绘出一幅艾草研究的全景图。
读懂科学家精神,首先要建立起与科学家沟通的桥梁。互动环节,王院士就研究契机和科研趣事等话题与现场观众展开交流。“科学研究要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建立标准。”王院士鼓励同学们实事求是,运用关联学科、关联知识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现场学生观众提问踊跃,畅谈甚欢。
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发展新质生产力,紧紧拥抱新的科学浪潮,重点在产业一线、企业一线。活动现场,来自生物制造、网络安全、低空经济等领域的多位企业家围绕科技前沿发展趋势发言。“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在他们的分享中,科技创新是绕不开的关键词。
莱檬生物通过连续分步分离和提取,得到柑橘纤维、高酯果胶、柠檬苦素、黄酮类提取物等多种不同领域应用的产品,可将柑橘废渣“吃干榨尽”,产品实现国产替代,同时实现柑橘全产业链转型升级。
锦行科技专注于提供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及解决方案,积极实现产教融合,打造“学-练-测-赛”人才培养机制、以实训基地下好“一盘棋”,目前已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成立于2014年的亿航智能,在城市空中交通领域先发优势明显,已抢占低空经济制高点。其产品包含无人机、直升机、 eVTOL等航空器,其中EH216-S成为全球首个获得“三大通行证”的机型,有望率先启动产业化进程。
共筑科学梦:科教融合 科普先行
科技教育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科学普及则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公众的科技素养。活动现场,高校教师代表、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张永亮,中小学教师代表、广州奥林匹克中学创新发展中心主任乐磊和龙口西小学副校长张丽,以及2024天河区科普讲解大赛成年组获奖选手蒋鑫炜、青少年组获奖选手黄梓轩,共同展示了科教力量和科普风采。
“不确定性问题的解决依靠的是人智能而不是人工智能。”张永亮教授在题为《坚守立德树人,支撑创新发展》的演讲中谈到,人才是创新的主体,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培养人才,立德与树人是教育的核心。
在深入探索科技教育与科普活动的广阔天地后,现场将目光聚焦于推动科技发展的另一个“动力之源”——环五山创新策源区,这里有绵延百年的科教星火、学府林立、人才济济,拥有4所“双一流”院校,占全省50%,有11所科研院所、16所职业院校,30万名大学生。同时,环五山也是知识高地,汇聚了65名院士,有9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26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
为了充分发挥环五山丰富的科教资源效应,展现天河的科教力量,活动现场启动“我眼中的环五山”内容征集活动,期待听取社会声音,深度挖掘环五山的人文故事、科创魅力,与社会公众共同讲好环五山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并形成发展共识。
共商发展路:产学研代表对谈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是今年以来常议常新的话题。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生产力质态,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力量。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活动现场,特邀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能源战略与低碳发展研究室主任蔡国田、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文晓巍、广东师大维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卫红参与“高水平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主题沙龙对话,登台分享科技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经历与体会。
沙龙对话上,嘉宾们从自身所处的行业角度展开畅谈,分享了各自在基础科学研究、企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积累的发展经验,探寻天河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式增长的解码钥匙。
本次活动通过新华社现场云、网易新闻进行全程直播,截至当日18时,平台累计超150万观众线上观看。
除本场活动以外,为充分发挥各科普基地资源优势,5月25日至6月1日期间,天河区辖内各科普基地还将举行二十余场开放日系列活动,让更多公众能参与进热爱科普、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科学世界中。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